後來因為接觸按摩,學習肌肉放鬆。但因為只學流程,也沒原理,常常有些客人覺得有放鬆有些覺得沒效。
就再想怎麼增進自己?
還記得自己滿懷期待上第一次整復課,覺得學完應該功力大增,什麼問題都能解決!
跟著老師在那扳手扳腳,把筋骨轉過來轉過去,說坐骨神經痛就用這招,五十肩就用這招,媽媽手就用這招。學了很多招式。
後來在自己的客人身上用時,健康的人是很舒服的拉筋到的感覺,但有問題的人根本不能讓自己做那麼大的動作。而且前後的變化我也不清楚。其實最關鍵我認為自己還學不夠,就是家人筋骨痛時,我無法處理。
所以我開始產生疑問,
這個手法為什麼不能處理這個症狀? 我哪裡沒做好?
於是我開始再找老師學習,從什麼症狀應該用什麼手法,轉變為我想怎麼知道他症狀的起源,去解決他。
這個轉變讓我進入解剖學。以前背穴道,後來背肌肉。摸起始點、摸走向。過程中也很多疑問,比如摸不到、或為什麼這邊比較硬、或有團塊等...
後來老師傅教我,因為肌肉是層層疊疊的,下層肌肉會被上層覆蓋,力道必須要慢慢從上層進入,才能探到下層。可以透過肌纖維走向,來區別。
而肌肉的觸感也慢慢能夠理解它變化的狀況,像硬是因為我按到纖維化的組織,團塊是肌肉攣縮的結節。
當能找到異常的地方時,我就可以從疼痛處循線找到更源頭。
當我找到後,客人說就是這裡,挖,好痠痛。按完後好舒服。
當然這不是終點。
後來又摸到皮膚緊繃、皮下的沾黏。發覺結構錯亂導致疼痛的中間,還有那麼多層層相扣的轉變。看來想接近扳兩下就不會痛的境界,還有好長的路要走。
在學習傷科時,有很多不同角度去處理疼痛的學問,比如物理治療、美式整脊、傳統整復、關節鬆動術等。
我的經驗是,沒辦法把它們融合在一起,因為每個學問出發角度不同,除非都背起來。然後客人來是有哪招,就丟哪招。
我還是喜歡林氏傷科為主,從疼痛處摸張力,然後處理張力,在看效果,慢慢累積經驗。其他知識當作輔助。
整復的相關搜尋
整復推薦
整骨
整脊
整復師執照
骨節整復
傳奇林整復所
整復協會
正骨整復師培訓班
脊椎整復
整復推拿證照
整復推薦
整骨
整脊
整復師執照
骨節整復
傳奇林整復所
整復協會
正骨整復師培訓班
脊椎整復
整復推拿證照
如果您任何的建議或問題 , 歡迎來信給我: foot05300530@gmail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